1379
瀏覽在這座城市的人,似乎注定與石頭結了緣,閩南人的石頭文化。石頭,這世上最古老的東西,自地球誕生以來歷經漫長而復雜的演化,天然成趣。萬物皆有靈,從被人類用過來鉆木取火,制作成生產工具,到被雕刻成精美、宏大的藝術品,歷經歲月煙塵。
這次,我前往 泉州 清源山、 崇武 古城和 永寧 番仔樓,和石頭進行一場對話。
清源山無疑是無比秀麗的。三十六巖洞十八勝景,絕壁遏云,峰巒疊翠,林泉溢采,洞壑通幽。但它的外表,卻那么謙遜 平和 。不知是什么原因,這座泉山和它山下那個因它而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泉州 一樣,似乎不愿過分地張揚和擺顯自己?!字刑?br/>
早就聽聞清源山埋藏著許多文化,逝去的歷史都埋藏在山中,尤其是山中的石刻,仿佛在給我們講述千年來的過往與變化。在清源山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一個抬頭,一個轉彎,或許你就能和某個歷史人物不期而遇。
清源山是以“道教圣地”聞名于世的,最著名的是人稱“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君造像。據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 泉州 府志》記載:“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與四周奇峰碧野融為一體,另有一番天然的奇趣。是我國最大的道家石雕造像,被譽為“老子天下第一”。
老君造像邊智慧天階的摩崖上,有明代書法家張瑞圖所題寫的“道教圣地”石刻。張瑞圖是 福建 晉江人,歷任編修、禮部侍郎、尚書、太子 太保 、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等,因給魏忠賢書寫生祠碑文入獄,后贖為民,潛居鄉里。他擅長行草書,用筆方折凌厲,結字奇倔生拙,風格獨特。
位于清源中峰的清源上洞,被稱為清源山“第一洞天”,因宋代 紹興 年間有個裴道人坐化于此,故此洞又名“裴仙洞”。此處山門及洞頂巖石,有幾處摩崖石刻,茲選取若干如下。
第一洞天,上款:康熙元年,下款:粘本盛書。位于清源洞第二山門門額。楷書。剛勁豪放,氣勢非凡。
“第一山”出自北宋書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原石刻在 江蘇 南山,當時的尚書李邴酷愛書畫,便保存了這一墨跡。李尚書隱居于 泉州 清源山的時候,見清源山山川峻秀,便把“第一山”也刻于碑在清源山中。南來北往,傳為佳話。
在清源山遵巖的地面巖石上,我們也看到了姜志禮題寫的“百丈坪”三字,單字有一米六左右,同行的朋友直呼“太壯觀了,太壯觀了”!
弘一法師——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 中國 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 日本 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是一位在近代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臨終之際,留下遺墨“悲欣交集”,后弘一法師舍利塔及塑像居于清源山?!氨澜患币部逃谑?,大師慈愛的眼光永遠注視著 泉州 古城。
俞大猷,這位抗倭名將,也多次登 臨清 源山。萬歷皇帝眼見俞大猷已逾古稀,有心讓他告老還鄉,俞大猷胸懷大志,以“倭患未除”為據,請求留職發揮余熱。皇帝爽快滿足他的要求。俞大猷刻石以感恩。此石又稱“練膽石”。據說俞大猷少時每天跑到這塊大石跟前,時而騰空而起,時而翻躍而下,風雨無阻苦練,終于練出過人的膽量。
巖石上的石刻,“胡然 北斗 宿,化石落人間。天不生奇石,誰擎萬古天。”乃是俞大猷所提的詩句,可見他對清源山是如此厚愛。
還有駐 泉州 時頗多建樹、擅詩書的 福建 陸路提督馬負書的詩刻:《丙子 春日 游彌陀巖即景十韻》。馬負書雖是武進士出身,但酷愛書法,善寫大字。
這里我們可以見到他的“佛”字題刻,字徑約4.2米高,3.8米,其壁立臨空,真若一佛出世,超然塵外。行筆遒健勁拔,尤其末筆一豎,長4米有余,勁如大刀倒插,氣勢逼人。
藏傳佛像摩崖石刻,位于清源山碧霄巖的土蕃式樣高3米,寬6.5米三世佛,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位于最東南的藏傳佛教“三世佛”造像,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
走進清源山,看著古老的石刻,心里不禁感慨:滿山的文化,滿山的歷史,正 如東 坡游 赤壁 所言: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清源山,需要用眼看,更需要用心看!
tip:可乘坐15路、30路、K203路、K205路、601路公交車到達清源山風景區。
崇武 ,顧名思義,崇尚武備。在 福建 惠安 東南的 崇武 半島,有座 崇武 古城,是我國僅存的一座比較完整的石 頭城 。據說宋朝時, 崇武 就設小兜巡檢寨,建城已有六百多年了。
提到 崇武 ,不得不提的是石雕,堪稱世界一絕。
石 頭城 里,靜靜的老街,窄窄的巷道,老街與巷道間,串連起一座座石頭的民居。古城的四個城門間,由十字大街連結,每個城門上都有一座烽火臺,經年累月目睹著古城的一切。
一條條小巷藏于一座座民居之間。走在狹窄的石巷道,老房子的門終日敞著,人們不急不緩地過著悠閑的日子。
街上,斑駁的牌坊,各種不同的石頭建筑,都鐫刻著歲月的印痕。
石房子、紅磚厝、木結構房子都沒有太多的裝飾。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歲月的斑跡,沉淀的光芒還在。
踏著石板路,沿著長長的印滿滄桑的城墻,倘徉于 崇武 古城。那人、那城,無一不體現了石 頭城 的精神,石頭就是這座古城的靈魂。
tip:游客可先乘車到 泉州 客運中心站,那里有直達 崇武 的班車。
永寧 鎮,位于 福建 省東南沿海 泉州 市 石獅 市。 永寧 鎮是座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衛城,狀若鰲魚,別稱鰲城。唐時稱高亭,宋初稱涼恩亭,在 ???span id="yxqaaaov" class="Apple-converted-space"> 一帶,則稱水灣,又稱水澳,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歷來為閩東南地重要港口及 海防 重地。
永寧 古鎮目前遺留下來許多早期的番仔樓,獨特的中西文化在這里碰撞,雕梁畫棟,精美絕倫??v然歲月斑痕累累,這些屹然不倒的番仔樓靜靜地在這里看盡風雨飄搖,見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生息、兒女情長。
永寧 的番仔樓,它是閩南人下南洋的歷史產物,見證了 永寧 僑鄉的歲月變遷。
一座古厝,一棟番仔樓,一條街巷,都有故事,傳承了一方的家風家訓,形成了 永寧 的特色文化和人文積淀,讓人感受到這座古衛城的溫情和底蘊。
初到 永寧 ,第一次真正了解番仔樓的由來,而 永寧 的番仔樓,著實多得令人驚艷。精雕細鏤的番仔樓一棟又一棟,最不易沾惹塵埃的花崗巖石,曾經固若金湯,如今依然潔凈如新。
古巷在訴說著過往,那些看不見的生活。那些不再完整的事物,也掩蓋不住曾經的美好。
歲月悠悠,衛城老去,曾經回蕩在衛城上空的廝殺聲、叫賣聲、讀書聲……都已漸漸遠去。老街、舊巷、古厝、熱情。
不管是在清源山、 崇武 還是 永寧 ,它可以只是一塊石頭,它也可以是靈魂寄居的神石可以是消除災難、厄運、恐懼的護身符。亦或承載著美好的祝愿與期許,但人們堅信“心有信仰,身有力量”。當你融入這座信仰之城,你會發現,每一塊石頭,都是這座城里的人們內心最自然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