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
瀏覽文圖/應志剛
前幾日,約友人去同里古鎮喝茶。應者寥寥。
春雨綿綿無絕期,這江南的雨,落得人渾身不自在。
眾人都說,整天都被雨水泡著,還喝個甚茶?
我卻道是矯情。
這江南的雨本是尋常生活,若是無雨,反倒無趣。
“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此刻的江南,正是三分畫意七分詩意。
在明清街上,擇一處臨街的茶樓,焚香品茗,坐于窗下,看雨巷里、石橋上,一柄油紙傘下,多少故事。
掩于深巷的庭院,翠色的苔蘚,在墻角細密生長,不知名的小野花,兀自開得蔥蘢。
細雨紛飛,水珠順著天井的檐角,點點滴滴匯入半截青竹劈成的落水,“咚”的一聲,在檐下的水缸驚起一層漣漪。
懂生活的人家,還保留著江南人細致的情調,或從缸中舀水烹茶或是盛水插梅,遮蔽了外界多少冷暖。
雨季的江南,每一扇雕花窗的背后,都藏著一枚少女的心事。
在綿密如絲的春雨里,紅梅爭艷、玉蘭吐蕊,每一條街巷都有暗香氤氳。
春天就這樣來了。
走在同里古鎮濕漉漉的石板路上,每個人都仿佛情竇初開,好似有一段愛情在下一個轉角等待邂逅。
同里古鎮屬于愛情。
江南民間流傳已久,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珍珠塔,便發源于此。
故事版本眾多,但都是根據明萬歷年間南京監察御史陳王道嫁女贈送家寶珍珠塔的史實演繹而來。
流傳姑蘇的版本大抵如此,說的是相國之孫方卿,因家道中落投奔姑母,求助趕考盤纏。
不料姑母勢利,方卿憤而離去。表姐陳翠娥與方卿青梅竹馬,暗將稀世珍寶珍珠塔贈與方卿。
兩年后,方卿得中狀元,回鄉與表姐成婚。
落魄書生與大家閨秀私定終身,此般屌絲逆襲的故事早已聽得叫人厭煩,但成就了這段故事的珍珠塔,倒是值得細細游覽。
珍珠塔沒有塔,是陳王道的故居。
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典園林,多處細節仿自蘇州城區的拙政園、獅子林等古典名園。
整座園林由御史第、陳家后花園、陳家牌樓、宗祠四大建筑群組成,是在現存的歷史遺跡基礎上,遍請江南能工巧匠,搜集各地建筑精品,根據原貌進行恢復建設而成。
在園中行游,或見“庭院深深深幾許”,或見“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見小橋流水、粉墻黛瓦,或見曲徑通幽、峰回路轉,或是步移景易、變幻無窮。
人間萬戶,皆在檐下廊前聽雨。
江南的雨,無墨亦成畫,無律亦成詩。一顆落滿塵埃的心,經這春雨沖洗,便多了幾分愁腸。
于是,你突然地感懷,姹紫嫣紅總成昨天。
憮然抬頭,卻是一驚,一眼瞥見退思園三字。
清光緒年間,安徽兵備道任蘭生遭彈劾,落職回歸故里后,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營造退思園。
整園布局小巧玲瓏,占地僅9畝8分,以詩文造園,各類建筑布局力求精致與玲瓏,品味清淡與素樸。
退思園中,鬧紅一舸最富動感。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竅,潺潺之聲不絕于耳。
石舸突兀池中,風吹不動,浪打不搖,人站船頭,卻有小舟蕩漾之感。
立于舸首,春雨淅瀝,風漸勁,恍惚飄零于無涯的汪洋。
又念起李太白的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頓覺人生多少恨意,太無常。
再細嚼退思二字,頗多滋味涌上心頭。
冷暖看盡之后,唯愿在這纏綿如雨的江南,找一位情深如水的妙人,甘守著織網打漁、荷鋤種地的平常人家。
應志剛:浙江寧波人。
任職媒體20載,曾任人民日報《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人民網蘇南頻道新聞中心主任、中國日報網江蘇頻道總編。2015年創辦蘇州博采眾創傳媒有限公司。
旅行達人:樂途靈感旅行家(央視形象代言人)、同程旅行家、驢媽媽旅行達人、途牛大玩家、中國國家地理網專欄作者等。
文旅作家:已出版《混在美女如云的日子》、《最高使命》、《突然有了鄉愁》、《散落一地的溫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