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3
瀏覽不知道抱著怎樣的心情離開敦煌。離開這個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我只有握著手中那瓶從鳴沙山帶回的沙子,才能感覺有點踏實。才能感覺,我其實并沒有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也許,我們都把心遺失在了鳴少山下,月牙泉邊。等待著若干年后,再來重新拾起。
行程的第五天了。我們即將離開敦煌,前往嘉峪關。
記起一句話: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這是長城上最大的兩座關隘。嘉峪關是明長城西端的起點,自古就是河西第一隘口。
老熊在出發前就在網上預約好了司機老楊。
老楊的車到嘉峪關火車站接我們。一見面就跟老熊來了個親切的握手。這位看起來皮膚黝黑,略顯蒼老的司機師傅,熱情健談,對嘉峪關甚至是周邊景點都極為了解。一路上,有了他繪聲繪色的講解,才讓我們的嘉峪關之行變得鮮活起來。這位師傅不會上網,不會QQ,不會淘寶,甚至連短信都是一位廣東的游客教會他的。即使是這樣,他的生意也好得接電話接到手軟。雖說天氣不好,但我們很幸運的是碰到了這樣一位專業的師傅,而且據說他只有我們去的那天有空,頭天剛從外地回來,第二天又要去青海湖。
我們的第一站,魏晉墓壁畫。墓址在嘉峪關市東北戈壁灘上。古墓群分布長達20多公里。1972年發掘清理了其中的8座墓,其中6座墓中均有壁畫,絕大部分保存完好,有的色澤如新。有“地下畫廊”的美譽。我們參觀的是目前唯一對外開放的6號墓。
古墓里面是這樣的,最里面一間安放的是墓主人的棺槨。這張是從網上下載的圖片,古墓內禁止拍照。雖然我們超想偷拍一張,無奈保安亦步亦趨,跟得太緊,沒能得逞。
壁畫是后來到蘭州的省博拍到的。內容非常豐富,有采桑、養雞、烤肉、射箭等等,這些都真實的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況。也再一次印證風沙肆虐的戈壁灘,曾經是一塊有著綠樹成萌,碧波蕩漾的絕美之地。
幾千年前的駱駝,也是很萌很可愛的。
這是魏晉墓壁畫中最為出名的驛使圖,出土于五號墓。不得不提一下,當時考古人員是想把五號墓整體搬遷至省博的。結果挖出來運到省博后發現還不了原了。 這說明什么呢?說明經過了幾千年文明的發展和進步,能夠制造飛機航母的現代人智慧還達不到古代人的標準?
驛使圖是全國郵政的標志。畫面是一位郵驛使騎在紅鬂馬上,頭戴進賢冠,身穿右襟寬袖衣,足登長靴。他左手高舉木牘文書,右手持馬韁。紅鬢馬四蹄騰空,信使則穩坐馬背之上。看得出來信使的騎藝高超。畫面上信使的眉眼十分清晰,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五官中獨獨缺了嘴巴。在省博時,解說員曾經問過我們這是為什么。其實這是郵驛使的一項職業道德,是為了保密。畫家不僅技藝高超,心思還這樣特別。
這幅驛使圖真實再現了當時西北邊疆驛使送文書的情景,被認為是我國發現最早的古代郵驛的形象資料。1982年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原郵電部選中這幅驛使圖為郵票圖案,專門單獨發行J85《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紀念小型章一枚。從此,驛使圖成為了中國郵政的形象大使。現在我們的郵政存折和儲蓄綠卡上,還能看到這位驛使的身影呢。
懸壁長城位于嘉峪關關城北8公里處石關峽口北側的黑山北坡。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為了加強嘉峪關的防御,肅州兵備李涵在暗壁以外,峽南側的山頭上開始,建筑了一條長15公里的片石夾土墻。工程完工于嘉靖十九年。這道長城使關城防御更加嚴密,古稱“斷壁長城”。
因城墻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長城倒掛,鐵壁懸空,從山上陡跌而下,封鎖了石關峽口,俗稱“懸壁長城”。長城原墻現在只剩一截,現存的750米長城是1987年重修的。網上攻略盛傳這懸壁長城有真假之分,其實都是真的。只是一處由私人出資重建,一處由政府重修。如果是買聯票的話,政府重修的這處懸壁長城是可以免費游覽的。
拾級而上,平坦處如履平地,險峻處如攀絕壁。沒去過北京的八達嶺,在這里也可以體會一下長城的感覺了。有詩贊云“萬里長城萬里關,迭障黑山暗壁懸”。
黑山下駐扎著部隊,山頂上有休假的人民子弟兵,果斷偷拍一張。
黑山的后山上有用石頭擺的圖案和文字。楊師傅說這是當地年輕人的杰作。又是箭又是心又是愛的,一看就是戀愛中的人干的。
天公非常不作美,在去討賴河大峽谷的路上,一度感覺要下雨了。不過西北地區的雨水還是非常珍貴的,真要能下來還是一件好事。可惜是這種不出太陽也不下雨的陰沉天氣,實在有點掃興。
長城第一墩,又稱討賴河墩,是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的一座墩臺,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臺。景區內有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也有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還有仿古的兵營。幾千年前,如果有外強入侵,經過祁連山,第一墩的士兵就會首先發現,并點起狼煙,作好防御準備。
只可惜,我來時,如果不是這塊銘牌和旁邊圍起來的柵欄,我真的會以為它只是一個土堆而已。又如何能夠想象它已經歷過幾千年的風風雨雨。
看我飛入大峪谷。
站在玻璃觀景臺上,腳下是深達六七十米的峪谷。
討賴河上面的鐵索橋。對面有一處荒廢的建筑,據說是《新龍門客棧》的拍攝地。
嘉峪關矗立于大漠邊緣,顯得雄壯非凡。廣闊的關城,橫臥戈壁灘上,兩側城墻與山相連。巍峨朱色的城樓昂然欲飛,襯托著祁連山如玉的雪峰,美麗如畫。登城樓遠望,萬里長城似龍游于戈壁灘瀚海間,天晴之日,或可見到美麗的海市蜃樓。城下戈壁灘上駱駝隊的渾厚的悠揚的鈴聲,使人想起 古代“絲稠之路”上的商隊和旅行者,令人神馳!清代林則徐有詩贊云: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
這次行程還有一點掃興的地方,就是走到哪里都有腳手架的身影。莫高窟的標志九層樓,和現在看到的關城都在維修,到處都是綠色藍色的網,拍出來的照片也沒有美感。加上天氣的原因,關城我們也只拍了個外景。只能在心中想象夕陽西下,城樓被晚霞染成金色的模樣了。
回市區的路上居然看到太陽露了一會臉,雖然只是曇花一現,但熱情的楊師傅執意停車讓我們拍照。盛情難卻下只得拍下幾張。分手時居然有點依依不舍,老楊說我們都是他的朋友,那他的朋友一定是遍布全國乃至全世界了。開車把我們送到大唐美食街門口,老楊和我們一一握手道別,并一再囑咐我們回武漢后給他發短信報平安。我想,如果我們還有機會來嘉峪關,一定會再找他的。
大唐美食街和敦煌的沙洲夜市有點像,都是一家家的大排檔,主要還是以面食和燒烤為主。為了安撫一下這幾天飽受面食摧殘的胃,特地點了一道讓大家念念不忘的孜然羊肉。可惜一嘗之下,與敦煌那家川菜館的味道相差太遠。這里也有杏皮水,不過味道同樣感覺差點什么。也許,景色和心情真的會影響食物的味道。
7月11日,清晨六點,太陽早早的露了臉。西北的太陽真的很辛苦,每晚九點才下山,早上六點不到又升起。我們離開時,陽光是這樣燦爛,天空也是這樣藍得透亮,唉,難道我真是雨神么。
去張掖的途中從車窗拍到的祁連山,山頂還有白色的積雪。如果能身臨其境,一定是美到極致的。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當江南。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張國臂掖(腋),以通西域”之意。張掖,在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滋潤下,孕育了廣袤的綠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境內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有著美不勝收的原生態城市濕地,氣勢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中國最美的油菜花海,亞洲最大的萬匹軍馬馳騁,獨特的裕固族風情,祁連山草原風光,沙漠冰川奇景……雪山、冰川、森林、草原、湖泊、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國風韻,又具有塞上風情。
張掖同樣是需要包車的,因為景點之間的距離較遠,而且沒有旅游專線車,包車費用是380元。陸師傅和昨天的楊師傅相比就顯得沉默憨厚多了,話不多,態度非常誠懇客氣。
遠眺祁連山,山下芳草萋萋,生機勃勃。這和前幾日看到的大漠蒼涼感覺完全不一樣。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祁連山下的油菜花開得正燦爛。時間仿佛在這里停滯了,恍若是另一個被遺忘的世界。
普光寺的“三十三天”石窟,上下有七層共21個石窟,整齊排列在百米多高的懸崖上,外形象一座佛像塔鑲嵌在絕壁中央。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石窟造型別致,規模之大都為全國之最。三十三天是梵文的意譯,音譯為“仞利天”,是佛教用語。
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了這里的一塊巖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馬蹄寺。
這就是那只天馬留下的蹄印嗎?
老謀子除了在電影方面的成就卓絕外,他對我國的旅游事業也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如果不是《三槍拍案驚奇》,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大地可能不會被大眾熟知。這真是一片叫人驚嘆的土地,山川溝壑仿佛都披上了一道道彩色的輕紗,延綿數十里,甚是壯觀。
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
這個地方是一定要有陽光的,只是可惜這天的太陽太羞澀,僅僅是曇花一現后,又消失無蹤了。
如詩如畫的丹霞地貌,集雄壯之美、險峻之美、奇特之美和幽靜之美于一身。
丹霞之美是一種無需的自然美。它的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色彩斑斕。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和諧中產生對比,構成了一幅幅多彩的美麗畫面。山峰的顏色隨著時間、天氣的變化而變化,層次分明。朝霞和落日照耀下的丹霞,想必一定會美得讓人不能移開視線。
只能再嘆一聲陽光不給力了。留點遺憾在這里,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老謀子留下的麻子面館。只是短短幾年,就已經有點搖搖欲墜的感覺了。
丹霞很美,美景需要大家的維護。在這里觀景和照相必須在指定的區域,不能踩在山體上。我們就不止一次看到保安阻止游客在非拍照區拍照的事件。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地質公園內的游覽巴士是分為東西兩條線路的,因為景區有兩個門,景區內一共有六個觀景點,但是在返回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巴士的路線,否則很容易南轅北轍。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樣短暫,離開張掖的時候是深夜12點。美麗的丹霞,要跟你說再見了。
火車在7月12日早上七點到達蘭州。真幸運,幾年不下雨的蘭州,我在第二次出站時也是飄著小雨的。雖然我的方向感極差,但幾天前我曾經在這個城市待過幾個小時,竟然在下火車后有幸的帶了一次路。
火車站有1路公交站直達我們預訂的酒店和省博。酒店在南關什字路站,幾天前來時想去省博卻在打的時說成了市博,結果到市博時正趕上維修,吃了一個閉門羹。好在蘭州的市博和省博在一條路上,并且都是1路公交可以到的。前幾天去時,只有新疆小妹妹作伴,也沒碰到人員講解,只覺得跟其它博物館的區別不大,無非都是燈光幽暗,一堆瓶瓶罐罐。
省博在七里河路,下車后過馬路往前走200米左右就可以到。雖然我一再說我來過一次不想再來,寧愿在酒店睡覺,無奈老熊就是不答應,最后只好極不情愿的一起來了。
在售票口出示身份證可以領取免費參觀券。一摸錢包,糟了,身份證沒帶!難道這是天意?幸好,錢包里面還有一張醫保卡,居然混到了一張參觀券。從省博出來后,我才慶幸,幸虧我還帶了這張醫保卡!
這是因為,我們在省博碰到這位牛X的解說員,還是一位志愿者。
這位志愿者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博古通今,引經據典,一口普通話說得非常標準,抑揚頓挫。進過那么多的博物館,卻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精彩的免費講解。一卷卷佛國經書,一件件秦磚漢瓦,在他的眼里,都有說不盡的故事,道不完的話題。那些看上去灰撲撲的瓶瓶罐罐,在他的解說下,仿佛有了生命一樣,熠熠生光。整個講解過程大約一個小時,我們感覺已經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小小的遨游了一個來回。不得不承認,這個人實在太厲害了。所有的文物在他的講解下,都可以變成一個美麗的故事!聽這種講解,簡直是一種藝術享受。講到后來,大家都是跟著他,眼里閃著膜拜的光,相片都不拍了,個個都像癡迷了一般。
當時超想把他的胸牌拍下來,好歹也能知道個名字。無奈博物館的燈光實在昏暗,看不清楚。不過回來后還是在網上把他人肉出來了。原來他跟我們的猜測一樣,確實是位老師,但不是歷史老師,而是蘭鐵一中的一位政治老師。他在省博當志愿解說員已經有五年了,每次的講解都非常精彩,以至于常常有游客“點單”講解。
這位老師名叫張紹軒。第二次進甘肅省博,聽到了這么精彩的講解,我們真是賺到了。離開省博時真的有些依依不舍了,多希望張老師再給我們講上幾個小時啊。
中國人就是喜歡往這些地方扔錢,你們就不怕佛祖們糾結么。
中國旅游的標志。銅奔馬,也叫馬踏飛燕。據說甘肅每個市區都有它的身影。
魏晉墓5號墓室出土的壁畫磚。和那塊著名的驛使圖是一個墓室里出土的。
黃河上的中山橋,建于1907年,長度234米,寬7.5米,有六墩五孔,橋上飛架五座弧形鋼架拱梁。為了保障行人和游客的通行安全,保護國家重點文物,從今年三月開始禁止機動車通行。
黃河邊上獨有的羊皮筏子。看上去感覺有點恐怖,想像一下這每個鼓鼓囊囊的羊皮,都曾經是一只只活生生的羊,汗毛都有點倒豎了。這種是供游客乘坐的,都是用13只皮胎前后4只中間5只的排列方式綁扎成的,重20多斤,能坐5個人。據說,以前最大的羊皮筏子有600只皮胎,能載重15噸,曾經是黃河上重要的交通工具。
嘩啦啦的黃河水,日夜向東流。 母親河的水非常渾黃。再往前走半小時左右,可以看到黃河母親雕像。但大家興趣都不是很大,再加上天氣也是陰沉沉的,就作罷了。
開始我們幸福的吃貨時間。
蘭州的小吃街不少,張掖路以北的大眾巷尤其知名。這里集中了很多家在蘭州聲望很高的老字號,有馬子祿、杜記甜食、金城炒面片等等。大眾巷每天都演繹著純粹的蘭州美食傳說,到了這里,不怕沒得吃,只怕肚子小。
喜歡吃甜食的童鞋們有福了。這家杜記甜食下午四點多就已經人滿為患了。
灰豆子和甜碚子。灰豆子的味道有點像紅豆沙,豆香味很濃,豆子外形完整,入口即化,很糯。甜碚子跟我們平常喝的米酒味道很像,只是用小麥釀制的,酒味更濃一些。只可惜本人一向對甜食不太感冒,一碗灰豆子吃得是憤慨不已,還只吃下去半碗。
吃完甜點,摸著還沒有完全填飽的肚子,一行三人又躥到了正寧路小吃夜市。正寧路是一條長街,整個晚上燈火通明,小吃、排擋、面食、各地的名吃,還有水果、干果、冷飲。。。正寧路集合了眾多的數也數不清的美食。
敢吃這種東西也真的需要一點勇氣。
各類干果。看上去有些眼花繚亂。
誰說大西北都是大漠黃沙呢?這里特殊的氣候條件,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日照時長,孕育出的水果格外清甜多汁。
敦煌的特產李廣杏,在這里由8元漲到20元一斤了。
來正寧路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老熊在做攻略時很多人提到的這家由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牛奶雞蛋醪(勞)糟。慕名而來的人排出十幾米長的隊伍,各種長槍短炮對著老板和攤子一陣狂拍。吃貨的人生果然是精彩的,熱鬧的,不缺乏同行者的。
旁邊是家賣烤肉的,可憐我們三個人不知道排隊的都是打包的,如果想坐著吃是要守在桌邊搶位置的。(一定要記住,不然像我們這樣真的好慘啊!)一個多小時,輪流排隊,感覺東西沒吃到,人都要被烤熟了。
牛奶雞蛋醪糟八塊錢一碗。老板手中的小鐵鍋每次出來是三碗。牛奶加米酒煮沸后打入整個的雞蛋,然后不停的攪拌。不知道那玩意兒是不是米酒,我感覺像是,不過也有點像我們在杜記甜食吃的甜碚子。
等待了一個小時后的戰果。里面除了牛奶雞蛋米酒外,還有芝麻、葡萄干和銀耳。旁邊一位女孩子估計是常客,說今天的沒有花生米,以前有的。也許是等待了太久沒胃口,也許是我真的不愛甜食,反正我只吃了一半,還有點想吐的感覺,真是太對不起《舌尖上的中國》攝制組了。
吃完后從步行街散步回了南關什字的漢庭酒店。我不得不佩服老熊超強的方向感,雖然我下載了百度地圖,但是我真的上下左右東南西北分不清,看了地圖也是白看。
7月13日,這是我們留在蘭州的最后半天,下午三點多的火車回武漢。吃貨們總是無法拒絕美食的,于是決定起床后步行再去昨天去過的大眾巷,不吃到那傳說中最正宗的牛肉拉面,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這也是《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馬子祿牛肉拉面。確實比酒店旁邊那家馬有布的拉面好吃多了。雖然都姓馬,水平還是有高低的。
這家馬子祿拉面館只做上午的生意,所以我們頭天下午來時它已經閉門謝客了。人真是超多,幸虧眼疾手快才能搶到座位,不然就只能站著吃了。拉面7塊錢在一碗,牛肉需要另外買,7塊錢一兩。這個牛肉和我們在武漢吃到的不一樣,看起來像是白水煮過的,入口卻是鮮香四溢,吃起來齒頰留香,讓人回味無窮。
吃面的速度要快,否則面砣了沒嚼勁就不好吃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你不得不吃快,因為旁邊有很多人在等你的座位。也有等不及直接站著吃的。能把拉面做成這樣的境界,真是厲害。
如果不是肚子裝不下,還想去嘗嘗金城炒面片的,只可惜大家離開的時候已經打著飽嗝了。
大眾巷杜記甜食對面的西瓜王子。是個九零后的帥哥,西瓜在他的手里不是商品,而是藝術品。
一把西瓜刀,雕刻著細細的線條,手法嫻熟,技藝高超。雕花完畢還可以直接切西瓜,一刀兩用。
這位哥在QQ空間和微博上面的人氣超高,被譽為九零后勵志的偶像。他常常半夜開車去外地收購西瓜。一個人有追求,有理想,并能用自己的雙手去實現它,確實是一件讓人佩服的事情。
回程途中路過的悅賓樓,這家有外賣窗口,里面有很多小吃面食,無奈我們不知道美食的名字,不知道買什么好。結果誤打誤撞,買到了一種銀絲卷。在火車上一嘗,覺得美味無比,西北人做面食果然好吃,只恨當時沒有多買幾個。
銀絲卷的味道是甜甜的,帶著牛奶的香味,一條條的像花卷。
下午三點,離開蘭州時天晴了。
蘭州火車站的馬踏飛燕依然四蹄騰空,神采飛揚。
再見了,大漠的金戈鐵馬;再見了,戈壁的漫天黃沙。
無數次的不想說再見,我還想沉醉在美麗的敦煌飛天里,沉醉在月牙泉的柔波里。
時間一天天過去,對敦煌的印象卻在一天天清晰。也許這種美好的感覺會在以后的一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里,延續,再延續。
附:全程費用明細(按三人計算,從武漢出發,蘭州中轉)
火車票:3556.5元。
包車費用:818元。
敦煌258(西線86/人),嘉峪關180元,張掖380元。
酒店:993元,扣除返利100元,893元。
敦煌莫高賓館(138+158)*2天,592元;
嘉峪關如家迎東路店142元;
蘭州漢庭南關什字店199元;
蘭州錦江之星鐘點房60元。
門票:1803元。
莫高窟480元(160元/人);
鳴沙山月牙泉360元(120元/人);
西千佛洞60元(20元/人);
玉門關-漢長城120元(40元/人);
雅丹地貌240元(80元/人);
嘉峪關魏晉墓磚壁畫93元(31元/人);
天下第一墩+懸壁長城60元(這個是托楊師傅弄的票,沒有關城的費用,套票價格會更貴);
張掖馬蹄寺210元(70元/人);
丹霞地貌180元(60元/人)。
汽車票:91元。
敦煌市區--莫高窟,往返48元,8元/人次;
敦煌市區--鳴沙山,往返6元。1元/人次;
敦煌市區--敦煌博物館,公交3元,的士費5元,合計8元;
敦煌市區--敦煌火車站,9元,3元/人;
嘉峪關如家--火車站,的士費8元;
蘭州火車站--南關什字漢庭,3元,1元/人;
漢庭--甘肅省博,3元,1元/人;
甘肅省博--中山鐵橋,3元,1元/人;
漢庭--蘭州火車站,3元,1元/人。
伙食費:1323.6元,共7天。
其它費用:鳴沙山騎駱駝照相30元,鞋套45元(15元/雙)。牽駱駝的工作人員照相技術確實不怎么樣,這個錢花得不太值得。
以上費用總計8860.1元。火車票因有上下輔的區分,費用有幾十塊錢的差別,我的費用是三個人中居中的,加上車票費用總計為2957元。
老熊用她完美的省錢方式,讓我們吃好喝好玩好住好的同時,成功的將費用控制在了三千塊錢之內。
老熊真是個人才,是我們崇拜的偶像,老熊萬歲!萬萬歲!